?拱墅新聞網訊(通訊員 周錫麟)兩天來,淅淅瀝瀝的春雨下個不停,走到紅建河東面的一條不知名的小路上,能聞到沁人心脾的花草香,讓不少第一次來此的人感慨仿佛走進了另一個西溪濕地。這就是上塘街道市教委宿舍的所在地。這里沒有業委會,也沒有物業,2007年實行準物業管理以來,已經保持了6年以上的100%的物業費上繳率。
??? 建圍墻加探頭加軟裝修,業主覺得又安全又干凈。
???上塘街道七古登社區的市教委宿舍建成于1995年,3幢居民樓9個單元,共120戶居民。現任準物業主管是60歲的方黎菁,住在這里的居民都親切地叫她“方大姐”。“2007年以前,這兒沒有人管理,周圍的環境一塌糊涂。”方大姐皺著眉頭回憶,那時候的小區還沒有圍墻,一年時間,自家的自行車被偷了3輛。
??? 2007年,七古登社區開始接手管理小區,不僅重新粉刷了外立面,也給外立面加裝雨篷、晾衣架和防盜窗,為了監督工程進度,社區找來了退休的方大姐。“一開始就是幫忙管管,有情況就報告給社區,后來就成了準物業的主管。”方大姐說,小區里除了加裝了12個監控攝像頭外,還建起了圍墻,4個保安輪流值守,見到陌生人都會留意并上前詢問。 “從2009年以來吧,基本零發案了。”方大姐說。
??? 4月25日,方大姐帶著記者走進小區。記者看到,小區的圍墻外,牽牛花已探出了身子,小區里種滿了綠植,樹上、花上都掛著“身份證”,一片春意,顯得格外恬靜,小區內的一處白墻上寫著“小區居民公約”,其他的白墻上則是一幅幅水墨畫。雖然是下雨天,但是大人小孩都會出來走走逛逛,無論男女老少,見到方大姐基本上都會打聲招呼。“小區里的樹木最近修剪過,這段時間我們還計劃把小區里的白墻都修繕一下。”方大姐說。
??? 走進單元樓,樓梯間里看不到一點雜物,摸了摸樓梯把手也是一塵不染。“雖然我們這里只有1名保潔員,但非常盡心盡責,剛接管的時候,為了處理樓梯間的雜物費了不少力氣。”方大姐說,“都是10多年的鄰居,大部分人還是配合的,但還是有少部分人不理解,‘樓梯間又不是你家的,我放放怎么不可以?’碰到這類情況,就要去上門溝通,有戶人家,我上門說過6次,慢慢和他們講,帶他們去看,他們自然就會理解了。” 方大姐說,就因為各種事情都要上門溝通,現在小區里的居民沒有一個她不認識的。
??? 55歲的趙大姐是1999年搬進小區的,女兒結婚后,今年一家人在小區里又買了一套房。“這兒好,現在跟以前比真是大變樣了,又安全又干凈又漂亮。前兩天路燈壞了,找方大姐很快就給修好了,所以我們都心甘情愿交物業費。”趙大姐說。
??? 業主的熱水器壞了,一通電話前一天夜班的保安馬上趕來。
??? 除了市教委宿舍,在七古登社區的偉華苑小區也實行了準物業管理,并且5年來成功100%收繳物業費。
??? 偉華苑小區建于1995年,8幢房子,全部為多層,有330戶住戶近1000人,住戶大多是外地租客。小區經常垃圾堆積,地面污水橫流,樓道里貼滿“牛皮癬”,還經常發生自行車被盜,居民為搶車位而吵架的事情。 2011年,在完成庭改工程的基礎上,社區投入25萬元,對偉華苑小區實施準物業化管理。2014年,社區以偉華苑為試點開展垃圾分類工程,統一發放垃圾袋,引入垃圾分類垃圾桶,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。現任準物業主管孫國強說,這些年來,小區最大的變化就是干凈了,“我們一共兩名保潔員,一人負責4幢樓,也能把小區里打掃得干干凈凈。”
?此外,小區還有8名樓道長和4名保安。“目前,我們小區的監控已經實現了全覆蓋,我們的保安待在這都很多年了,對這里的情況非常熟悉,監控室就在門衛室內,24小時輪流值班,有陌生人基本上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。五年來,小區沒有發生過一起自行車和電瓶被竊案件,也沒有發生一起入室盜竊案。”孫國強說,小區的變化靠的都是大家的配合。
??? 住在3幢的李先生說,有次家里的熱水器壞了,聽說保安虞興龍會修水電,就試著打電話給他,結果他二話沒說就過來了,后來才知道,那天正好輪到他休息,而且前一天他還是上夜班。“這么熱心的保安上哪找啊!”